本文转自:人民网-湖南频道配资公司10大排名
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湖南调研采访团
清晨7点刚过,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门前,一位父亲怀抱8个月大的婴儿静静等待园区开放。婴儿“捏捏”曾因昼夜哭闹不睡让家人束手无策,如今在专业老师的照料下,他已成为园内的“小天使”。
这是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日常运营中的一幕。近年来,随着双职工家庭和年轻父母对0-3岁婴幼儿专业照护需求的增长,婴幼儿托育服务应运而生。
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湖南省首家政府主导、公建民营的示范性托育机构,分为乳儿班、托小班、托大班,为婴幼儿提供100个全日制托位、20个临时性托位,以普惠价格实现专业照护。
“0-3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,每个孩子的作息、饮食、发育速度都不同,我们会为每个孩子建立一人一案的照护方案。”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园长吴雨华介绍,家长们可以按月、周、日灵活缴费,最晚托管至19:30,满足双职工家庭、灵活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求。
走进该中心一楼的乳儿班,护士正俯身观察一名6个月大的宝宝的呼吸频率,并记录数据。这些信息会同步到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档案里,包括作息时间、喂养习惯、体格变化等几十项指标。
“我们专业老师会根据孩子年龄制定规范,督促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。”吴雨华表示,这种“成长定制”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细致照顾,更是科学育儿理念的落地,让家长真正感受到“放心、贴心、暖心”。
不单单是护理人员专业负责,中心内早期发展感统运动教室、开放式托育亲子屋、发育行为测评室、绘本馆、保健室等一应俱全;为适应6个月至1岁、1岁至2岁、2岁至3岁等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身心特点,各个专业功能室均经过针对性设计。
细节上中心引入低过敏原餐单、婴幼儿情绪管理课程、精细化午休空间等“微创新”。乳儿班的墙架上所有玩具都有防吞食处理,托小班的教室里配备攀爬架、学步梯,方便孩子们做感统运动。此外,班级教室和公共区域都实现无死角监控,确保孩子们的安全。
据了解,雨花区托育综合负责中心里的每个孩子有专属微信群,老师每日分享成长动态、饮食情况和情绪观察,家长可实时掌握情况。托育师团队则经过系统培训,乳儿班班主任多为有育儿经验的教师。
今年初,通过前期实地考察,张娜将2岁多的孩子从老家张家界接到长沙,选择了离家5分钟路程的该托育服务中心。“孩子在这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,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,老人也从带娃压力中解脱。”面对记者的询问她笑着说道。
顺着铺着软垫的楼梯走上二楼,该中心的保健室看起来像一个小型儿科诊室——专业的儿科医生每周定期巡诊,护士每天负责晨检、午检,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。
“医育结合”是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另一大亮点。中心与区妇幼保健所共建健康管理体系,充分利用妇幼保健机构资源,安排儿保医生及专家为中心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发育行为评估、医疗问诊等服务;中心定期输送保健员跟班培训学习,将健康服务与托育服务相结合。
除了应急处置,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还把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——定期举办婴幼儿急救培训、科学喂养课堂、亲子心理辅导,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。同时,中心建立了“岗前培训+定期轮训”体系,开展健康管理员、从业人员培训,通过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培养,打造高素质托育服务队伍。
其实,这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并非由单一部门管理,而是雨花区政府牵头,卫健部门具体落实,民政、教育等部门协同推进的成果。中心采取“公建民营”模式——政府负责规划、建设与标准制定,引入具备资质的民营机构运营,既保证公共属性与服务普惠,又引入市场活力与专业能力。
尤其是雨花区通过创新构建起了“区级示范中心、街镇枢纽点、社区微机构”三级托育服务体系网络。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日常运营中,教育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,民政部门关注特殊儿童关爱与家庭帮扶,雨花区卫健部门则监管健康与安全、指导育儿课程与师资培训;同时,雨花区妇联、社区居委会、志愿服务组织等也参与到家长指导、家庭教育等配套服务中。
“过去托育是‘谁来做、怎么做’的问题,现在我们通过机制创新,让每个部门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,形成了闭环管理。”雨花区卫生健康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这种模式不仅在全长沙走在前列,也为湖南省托育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。
从科学育儿的精细化照顾,到健康守护的医育融合,再到多部门联动的运营机制,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以“定制化、医育化、协同化”为切口,探索着一条从0岁起呵护生命的创新路径。(林洛頫)
点击进入专题配资公司10大排名
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